礦場V-白田村鎢礦洞。

「礦場 V」白田村鎢礦場 — 尋礦洞之餘,仲要尋人(尋人成功更新版)

  • 於 19-2-2024 更新

  • 五天前的「礦洞 V」

    幾年前,一位讀者向我提供座標,是香港某山徑旁的山野。他形容,密林裏隱藏一個垂直向下的氣井,深不見底,最少有四十英呎(約十幾米)。由於他不諳探礦洞或溶洞,也不懂垂繩升降,故沒有冒險,逐把座標給我,請我有時間去看看和介紹。

    由於這山徑遊人頗多,我預期很多人會發現氣井,豈料幾年過去,竟然未有人介紹或記述。直至「礦洞 X Y Z」系列完成,終於輪到這氣井,代號「礦洞 V」。

    由於有位置,輕易就找到氣井,並在附近找到連接到氣井的水平坑道。由於「礦洞 V」不是由我找到,基於尊重,除非獲報料讀者同意,不會披露位置。

    自讀者報料至今已過數年,我遺失了讀者的聯絡,希望讀者看到文章後撥冗聯絡,致以鳴謝。

    五天後的「礦場 V」

    文章及影片刊出後第五天,讀者聯絡我。我打鐵趁熱,邀請讀者一起遊「礦洞 V」。他一口答應,樂意舊地重遊。

    舊地重遊」有另一層意義,並非重遊幾年前見過的氣井,而是重遊讀者童年生活的村落。後來,我把標題從「礦洞 V」改成「礦場 V」,因為這裏是頗具規模的礦場!

    1954 年及 2018 年的白田村及開採區,橙線是引水道。

    白田村和香粉寮

    我們從沙田美林邨出發,橫過行人天橋,進入美城苑。美城苑和旁邊的美松苑原址是白田村

    白田村分八區,讀者住第四區,即是香粉寮。八十年代興建城門隧道,他的家位處隧道沙田入口位置,經歷收地及搬遷,幾十年後,和我重遊舊家園。

    那些年,白田村與城門河之間是廣闊平坦的農田,一條小河源自後面的針山和草山,流經福樂村和白田村,最後滙入城門河。

    翻查檔案、比對讀者提供的氣井和五天前找到的洞口位置,聯繫到一份採礦申請書:一九五一年,百達礦業公司向政府申請於白田村開採鎢。

    「礦洞 V」之前還有「礦場 W」,我形容出產的礦物是「香港只有果度有開採」。又賣賣關子,待資料足夠後方出文介紹。有興趣可看看香港大笪地《再探「礦洞 Y」仍然未搵到 + 新項目「礦場 W」》。

    白田村鎢礦場

    申請開採範圍頗大,從城門河北岸起,東至友愛村、西至下城門水塘、北至針山,範圍包括白田村、香粉寮和福樂村。讀者指,白田村是主要開採範圍,礦工住在友愛村,礦工日常上下班算方便。

    電力小火車 — 南雄棉土窩鎢礦場遊》訪問內地鎢礦,採出的鎢礦石黑漆漆,相比之下,白田村礦產質素麻麻。

    白田河

    今天,白田村大部分區域已清拆,變成美城苑和美松苑,屋苑外圍餘下寥寥可數房屋。美松苑旁有一條山溪白田河,今天稱為七弦琴坑。讀者指,白田村農田的灌溉用水來自白田河,以前白田河水量充沛,後來由「河」變「坑」,皆因七十年代政府在中游築起集水區,令下游乾涸。

    翻查檔案,一九五三年白田村村民向政府投訴,謂有人在白田河清洗礦石,嚴重污染河水。村民形容,白田河兩側都有採礦作業,礦工在左側某支流清洗礦石,污泥被沖到白田河。除主河道,污泥也沖進旁邊一條水泥引水道裏。引水道由政府興建,輸送河水予農田作灌溉之用。

    碧田街 “Highway”

    根據投訴信內容及附圖,準確找到白田河及引水道位置。儘管兩處已經變成美城苑,讀者憶述,附圖內「Highway to Shatin」是他出入必經之路,就是今天碧田街。

    碧田街通往恆峰花園,馬路盡頭是小小迴旋處。幾十年前迴旋處一帶有幾間修車房,亦是選礦廠位置。讀者補充,他居住的香粉寮,如白田村一樣,村裏亦有小河穿過,當地人叫「臭河」,原因是村民的生活用水、大小二便等都排入「臭河」,「臭河」滙入城門河,加上白田河洗礦石和選礦廠排出的污水,大家能夠想像當時城門河到底有幾污糟?原來城門河的污染問題早在衛星城市發展前已存在。

    後來,「臭河」中游也建了集水區,「臭河」也乾塘,不知緣故,「臭河」改名神獸坑,後來變神秀坑

    七弦琴徑

    白田村一帶已無礦跡,於是我們沿白田河(七弦琴坑)往山上走。我在影片裏說:「(洞口)附近是著名行山徑……」這著名行山徑就是白田河旁的七弦琴徑

    山徑兩旁都有荒廢、倒塌石屋,部分被植物重重覆蓋;四周有平整了的土地、巨形石牆和人工渠道。綜合地貌、航空照片、透地雷達圖和礦洞位置,相信部分石屋是倉庫或辦公室、平地也許是工作平台、人工渠道把河水引入到露天礦區,布局與「礦場 Z」水流槽有幾分相似。

    礦洞和露天礦坑

    最後,來到讀者向我提供的氣井。氣井與七弦琴徑只隔幾十米,卻被厚厚樹林完全遮蓋,安坐洞口,不時聽到行山人士聲音,甚至從樹影之間看到他們走過。

    幾年前讀者只提供氣井位置,原來他不知道幾十米外還有洞口,因此建議我游繩探索。礦洞總長度約一百米,內外遍布石英鎢礦石,洞口外有十幾米露天坑道,幾乎與金竹排礦洞一模一樣。

    水淹坑道

    五天前的第一次探索,因缺乏裝備,沒有進入一條被水淹浸的坑道。那時候我們認為,坑道指向山坳,期待山的另一端另有出口。

    五天後偕讀者探索,帶齊下水器材,游到坑道盡頭。坑道長約二十米,末端有炮孔。據礦業內行人解釋,若只開鑿了十多二十米就放棄的坑道,普遍原因是探不到礦脈。

    礦洞外約二十米有幾處露天礦坑,也有只有一米多一點的洞;它們幾乎平行,似乎打算挖向同一條礦脈。

    最後,我們看見幾座古墓,歷史最遠可追朔至道光二十五年。由於古墓未被採礦波及,推斷這裏就是礦場的邊緣,故此今次探索到此為止。

    更新:幾個月後,在礦場範圍裏搜索到更多的洞穴,不過不是礦洞,而是日軍洞,另看《礦場裏的日軍洞 — 再探白田村鎢礦「礦場 V」》。

    白田村鎢礦以露天開採為主,地底坑道不多,名氣雖不及一山之隔的仁興礦場,但布局和開採方式和早前介紹過的「礦場 X Y Z」同屬中小形開採,對了解戰後本地土炮礦業有莫大幫助。



    未有留言

    新增留言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