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小火車 — 南雄棉土窩鎢礦場遊
棉土窩鎢礦場位於粵北的非常山卡啦,從最近的高鐵站韶關站出發,自駕需時兩小時高速及大半小時山路。以國內規模計,鎢礦場佔地細小,不過仍盤踞整片山谷,除了礦井、選礦廠外,還有由幾十幢宿舍組成的生活區。

電動小火車
從門口登記及出示介紹信後,沿山腰土路深入山谷,沿路除生活區外沒有民居。半小時後,走上山谷深處、依山而建的選礦廠,參觀處理礦物的流程(請看頁頭影片):
- 電動小火車把礦物從礦坑運出來,運到山頂的卸礦區;
- 礦物卸下、清洗、篩走沙泥,然後放入機器碾成細塊,滑到下一層;
- 礦物一層又一層落下,每層被碾成更細塊;
- 直至抵達山腳,機器依礦物大小分離到幾個儲存倉;
- 礦物從儲存倉倒進另一列電動小火車,運到百多米之外的處理廠;
- 處理後的礦石滑到山坡下,經斗車運走。
寸軌鐵路
選礦廠有兩條 600mm 寸軌鐵路,連接礦井和選礦廠。鐵路只有短短一公里不足,很簡陋,舊車呔修補電纜上破爛了的絕緣膠,支架高低不一,路軌不咬合,電力礦車行走顛簸,跳動的集電弓不斷發出火花和爆響。(自己作為觀眾,視聽效果一流!)
經碾碎的礦物從儲存倉滑進另一列礦車。 電力礦車車頭殘舊,一動一停都會令集電弓發出火花。 路軌亦求其得很。 「出入井必須翻牌」 礦坑約有千多米。 去年添置的新車頭。
紅色年代生活區
生活區是鎢礦場另一特色。鎢礦場於 1958 年營運,經歷文革與開放,生活區裏仍保留了毛主席戲院,和東方紅、原子彈等等意識形態裝飾。據負責人所講,礦場全盛時期有七百幾名礦工,現在只剩下約二百人生產,從三班制改兩班制,生活區很多空置的宿舍,而礦廠依舊依賴落伍的機器和人手處理礦石,一切彷彿仍停留紅色年代裏。
這五個代表動盪年代的事物,你認得出幾多個呢?
睇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