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米厘裏的舊香港

把籠底的 8 米厘影片數碼化後剪接,從發霉和變色的菲林尋找舊香港影像。
菲林及包裝都沒有記錄拍攝或沖曬日期,而影片裏的當時人大多已不在人世,因此,嘗試從影片裏出現的事物推斷拍攝日期和地方。
粉麵廠新開張

田記麵廠是自 40 年代起至今的本地製麵廠,60 年代於葵涌開設新廠房生產米粉,當時有幾份報章作全版報導,確認拍攝日期是 1962 年 11 月 24 日。這片段是菲林開端,因此可推斷其餘片段都是開幕當日之後短時間內拍攝。
60 年代的葵涌未被開發,現今大部分地方仍未填海,儘管報章沒有提及新廠房地址,但根據衛星圖及閱讀地圖技巧,很容易就找到粉麵廠位置,大約是今天的國瑞路一帶。70 年代隨葵涌及荃灣等地發展,粉麵廠搬至葵涌冠華鏡廠工業繼續運作。


片中另一亮點是一位多次面向鏡頭笑騎騎的男士,他出鏡率比粉麵廠老闆還高。翻查一下,原來是太平紳士余達之。余達之是誰?他有「糖薑大王」之稱,香港商人,40 年代提出在現時又一村位置,以九龍塘形式發展華人聚居的高尚住宅區,以類似居者有其屋方式接受買家申請。又一村建成後,其中「達之路」以余達之命名。
旺角新華戲院

影片中清楚看到巨大「Gala」招牌,只要稍為搜尋一下,就能夠確認是旺角新華戲院。新華戲院建於 1959 年,70 年代後期改建成百貨公司,十幾年前再改建為今天的商場。
留意一下拍攝地點吧!拍攝者位於比新華戲院高得多的位置,比較大廈和馬路的角度,拍攝者應該在亞皆老街及通菜街交界的大廈天台。
又搜尋一下,50 年代還未有比戲院高得多的建築,直至 1961 年利群大廈出現,讓拍攝者能夠從天台「高炒」觸目的 「Gala」。

「美上美號」印尼撤僑商船

印尼排華不是近十年間發生的事,早在 50 年代末期已出現排華及反殖民運動,當時我國租用外國商船赴印尼接走華僑,並在幾個港口設立接待華僑的機構。美上美號是其中一艘租用作運送華僑的商船。
根據資料,美上美號於 1940 年建於香港,曾作為印度海軍魚雷艦母艦,二戰後改裝為客貨輪,來往香港及天津,50 年代曾接載外籍難民從上海來港。
從影片可見,船身超過 100 米長,不愧是當時著名的大型遠洋船隻。事有湊巧,1976 年在香港水域和姊妹船美中美號相撞,損毀嚴重。
大澳橫水渡

十幾年前,橫水渡是過對岸的主要途徑。記憶推至我讀初中時的 80 年代,大澳仍有橫水渡,船伕以人力藉粗麻繩把船拉到對岸,短短十多米花上幾分鐘,大時大節還要排長龍。不搭橫水渡的話是沒法到對岸,不似今時今日在遠一點的棚屋建有其他橋梁。
大澳警署(現大澳文物酒店)

然後,影片出現今天已改建成文物酒店的大澳警署,拍攝者的位置與酒店有少少角度,打開當年及今日地圖,儘管 60 年過去,景觀變化不大 — 一看就知道,拍攝者站在大澳碼頭。
大群人等候上船的場面很大理由相信亦是大澳碼頭,可能遊人眾多,需要警察維持秩序。開船後是從渡輪上拍攝的日落景色,影片亦以此終結。



未解之謎
片中有幾處「未解之謎」,大家有頭緒不妨提供資料~~
整條 8 米厘原片長約 12 分鐘,頭段粉麵廠開幕佔約 4.5 分鐘、新華戲院只佔不足半分鐘,其餘 7 分鐘都是關於「港九體育會冬泳團遊河船」(遊船河)。
- 圖一:未能確認是哪個碼頭?
- 圖二及圖三:雖然知道遊船河活動的目的地是大澳,不過圖二和圖三是不是大澳呢?原因是當時大澳沒有類似的海堤和上面的建築,亦由於未建大澳道,沒可能有貨車駛過。(會不會是梅窩碼頭?)
- 圖四及圖五:那麼,遊船河遊客究竟是不是曾上岸先遊梅窩,之後遊大澳呢?圖中的涼亭和曲橋能夠提示嗎?





睇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