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後和合石支線,仲有冇遺蹟搵得到?

四十年後和合石支線,仲有遺蹟搵得到?

  • 於 19-2-2024 更新

  • 二零一三年我在香港大笪地網站首先以不同年代航空圖介紹和合石支線走線及車站位置,文中特別提及,經過四十載發展,除橙色大閘外,已經無「蹟」可尋。(另看香港大笪地《和合石鐵路位置研究》)

    早前發表沙頭角支線文章,有讀者提議詳盡地介紹和合石支線吧!儘管和合石支線乜都冇,不妨走走今天的走線,以另一視角看看四十年後的景觀。

    和合石支線

    和合石支線是九廣鐵路從一九五零至一九八三年間營運的支線,在北行線粉嶺站前轉入和合石村,早期用途是從紅磡運送遺體往和合石墳場,後來改以陸路運送遺體,支線變成運載市民來往和合石掃墓,每逢清明、重陽,乘客和祭品都差點迫出車卡外。

    和合石線「棺斗」(運棺卡)照片及走線圖則。(政府檔案處照片)
    和合石線「棺斗」(運棺卡)照片及走線圖則。(政府檔案處照片)

    大家乘搭過沙頭角線小火車後,今次擠上擠迫的和合石線車卡,從和合石站出發!

    和合石站

    和合石站站房呈長方形,旁邊有涼亭。當時報章報道:

    ……該站(和合石站)設備新型,有站長室、票員站工住房、候車室、水廁、電話室等,極具現代化,為英段各分站之冠。

    香港工商日報 1950 年 7 月 10 日

    可見和合石站是當時九廣鐵路各車站中最新穎。我自小住粉嶺,記憶裏,七、八十年代從粉嶺站外的小山崗望,雖看不清和合石站站房,但清楚看見列車。

    粉嶺站與和合石站隔住廣闊平坦農田。滄海桑田,今天和合石站、走線和農田已經變成高樓大廈、村屋、馬路、公園……不過,世事難料,究竟會不會像沙頭角線般還有預料之外豐富的遺蹟?

    復修後的三等木座位。

    本網站讀者必定知道,最著名的和合石站「遺物」,莫過於三等客卡的木座位!

    真 . 硬座!復修九廣鐵路三等硬座

    走線遺蹟

    真 . 硬座!復修九廣鐵路三等硬座》提及一位前九鐵路軌維修人員,他負責每年春秋二祭前檢查和合石支線路軌,他說,雖然節日時和合石站乘客眾多,但節日之外車站沒有班次,只有寥寥村民經過。月台上最多的不是乘客或村民,而是山狗起出的骨殖,攤在月台上曬太陽。

    「倒 J 形」管

    今天,曬骨殖的月台是銘賢路一眾石廠外的路邊車位,馬路中間曾經豎立一支「倒 J 形」管(請看影片),這是給蒸汽火車頭加水的水鶴。直至蒸汽火車被柴油火車取代後,這支水鶴仍然豎立在月台上。七十年代末,九鐵電氣化前,港英政府曾立案研究應保存哪些舊火車文物,其中和合石站的水鶴曾被考慮保存在香港歷史博物館,不過,依舊港英政府一貫做法:做完一輪諮詢研究,錢流進英國顧問口袋,文物則消失於歷史洪流裏。

    側線波口

    火車頭需要從側線調頭,側線的兩個波口分別位於今天銘賢路及和興體育館外的百和路

    火車離開波口,在華心邨小小遊樂場開始緩緩右轉 — 一位前九鐵工程師指出,支線半徑二百九十米,離開車站不足一公里就接入主線,因此車速應當是時速二十至三十五公里,足以讓電影《漩渦》的演員安全地在車頂上拳來拳往。

    《漩渦》出現幾處關於火車的鏡頭,分別在大學站及和合石支線拍攝,和合石支線有短短數十秒,看到非常彎曲的走線。

    火車經過華心邨停車場,越過一鳴路 — 今天,很多居民循當年火車走線,從華心邨橫過馬路去對面巴士站,完全是平行時空景況!火車駛進牽晴間,穿過食肆、超級市場、第十二座大堂,駛到單車徑,準備接上主線。

    仲有遺蹟?

    牽晴間之外竟然有跡可尋!?牽晴間過去是平坦農田,八十年代曾作徒置區,最後興建牽晴間。

    鐵路橋變渠口

    火車通過牽晴間後,跨過短短鐵路橋後接上主線。橙圈鐵路橋變成渠口,而藍圈鐵路橋和流過兩條鐵路橋下的小河至今仍在。河道已整治,橙圈鐵路橋 / 渠口另一端是牽晴間的後園。

    此外,還有兩條小小鐵路橋,現址是和興體育館外的遊樂設施華心邨停車場外。

    橙色鐵閘

    除了小河和三等木座位外,能夠與和合石支線扯上關係的,還有橙色鐵閘。橙色鐵閘可能讓年青讀者一頭霧水,因為今天鐵閘是紅色

    一九八三年和合石支線停運後,支線路軌及和合石站未被立刻清拆,和合石站曾作為訓練車長及清拆舊車卡之用(就是三等木櫈的由來)。電氣化後的鐵路範圍是封閉,鐵閘的用途是方便把車卡從封閉的走線拖入沒有電氣化的和合石站。

    不久,和合石站和大部分路軌被清拆,主線波口位後約幾十米路軌卻保留下來,同時,高速公路的護土牆火速築起,形成有趣又詭異的情景:從主線分岔一條路軌,經過橙色鐵閘,轉入護土牆裏!當年很多人不諳原委,就炒起乜乜地獄之路、陰間鐵路等等之說。

    這幾十米路軌最終在八十年代尾被拆走,而橙色鐵閘竟保留至今,算是和合石支線最勉強的「遺蹟」了。


    總括一句,和合石支線乜都冇得剩,不過,若大家看過本篇及之前幾篇關於新界鄉郊的文章後,有沒有想過,儘管殖民地時期「衛星城市」計劃將寧靜純樸鄉郊翻天覆地,和合石支線走線完全「城市化」,半個世紀過去,城市和鄉郊的鴻溝有沒有隨之殆盡?



    這篇文章有1則留言

    新增留言
    1. 匿名訪客

      我經常從介绍香港風物誌中聽到和合石支綫的名稱,但坊間對此支綫的介紹及詳細資料已很難找得到,相信透過您有系统及仔細的資料蒐集,已經有概括的認知。對補充香港本土歷史,這一頁彌足珍貴!

      謝謝

    2. Kay Wong

      發生「坦克撞火車」的位置是平交道,連接上九龍坑山的路,今天平交道已經變成行人天橋,以前有塊碑記錄此意外,但經過雙軌化、鋪馬路、起天橋等工程,現在不知存在與否,我過幾天去看看。

    3. HO CHIN HANG

      資料蒐集得非常詳細 香港50年代喺九龍坑發生過一個51號火車頭同坦克車嘅意外 希望你能夠蒐集資料 拍片給我們看一看。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