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龍洞第2集-cover

重遊「連龍洞」,深探「非遊客路線」


「連龍洞」

「連龍洞」位處廣東連江江畔,是當地人陳先生(化名)的私人物業。早年陳先生買下業權,磨拳擦掌發展成為景點,營運了十幾年,可惜種種原因下,最後爛尾執笠,恩怨情仇睇番上集

「連龍洞」是我改的名字,應陳先生要求不會披露原名及位置。不過,認識陳先生和「連龍洞」,又算一段奇遇。

陽山最美溶洞

幾年前本來到乳源通天籮探天坑,豈料天有不測之風雲,落天坑之日掛起暴雨雪,在籮頂取消落籮計劃,改到附近又暖又易行(不用特別裝備)的仙人洞遊玩。

遊畢仙人洞,問村民:「附近有冇其他溶洞?」

「有,乜乜村有一個洞,比我們村嘅洞仲靚。」

所謂賣花讚花香,村民竟然不讚仙人洞,推薦人家的洞?那個洞,必定是好嘢。

村民繼續說:「果個洞係某某人買咗,你地去搵佢先啦。」

最有錢的人

我問地址,村民說不知道 — 鄉下地方,大家知道某人住某村,卻不知道門牌號碼,因為根本冇門牌號碼  — 《執到牛奶樽 — 源源牛奶公司今日變成點?》刊出後,有讀者問 「坪輋七十七約」即是邊條街、幾多號?我回答:「新界鄉郊路多數沒有街名或門牌號碼。」這原則同樣應用在內地,若大家以前曾寄信返鄉下,應該心神領會。

村民補充:「某某就係果條村最有錢果個。」

去到某某村,四圍是豬欄、雞棚、柴屋、穀倉、田,當然不少得連江……尋常農村格局,究竟「最有錢」住哪裏?我把車泊在村子中間的祠堂,與隊友兵分兩路,他往村口,我往村尾,問正在地堂上打穀的村姑:「邊個最有錢?」村姑指指村口:「最靚果間屋就係啦。」

隊友早已到村口。他看見一幢大宅,明顯比其他房屋豪得多。他問戶主:「邊個最有錢?」對方問來意,他說想遊覽溶洞(那時候未知道洞名)。對方帶點悔氣,說:「冇,呢度冇洞!」

這時候,我走到豪宅,又問多次有沒有溶洞?我特別強調「仙人洞條村介紹嚟嘅,佢哋話個洞好靚」,對方聽後,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開始有偈傾。

然後我們介紹自己、我寫過的文章(幾個附近探過的溶洞),又展示裝備(其實是落天坑用,不是探洞用)……說到這裏,大家應該估到,對方正是乜乜洞的業主,由於不想閒雜人來他的洞探險,所以最初甚麼也說不知道,後來帶我們一起重遊傷心地 — 這段經歷已記述在上集裏,未睇就不要錯過。


深探「連龍洞」

上集因裝備不足,只輕描淡寫遊覽遊客路線,本來計劃翌年新春帶齊架生,搵村長拜年之餘,順道深入龍穴,探索「非遊客路線」。結果,疫情封關三年,一拖就拖到今天。

洪水淹洞

這幾年間溶洞經歷大劫 — 一到洞口,看見通往洞口的石屎橋倒塌,洞口圍了新鐵閘。村長說,年前一場洪澇,沖毀了石屎橋和鐵閘,大水湧入洞內 — 上集曾介紹,封洞十年間,礦物沉積在樓梯和棧道,形成「棉花堡」(邊石壩)雛形,可惜,「棉花堡」被河沙掩蓋 — 人們常常把「人類與大自然角力」掛在口邊,原來,大自然之間亦有不同勢力互相爭持。

此外,某坑道裏有成千上萬的洞穴珍珠,上次執了幾十顆送給朋友和同事。他們知道我將重遊,大家都說要多幾顆珍珠,不幸是,洪水沖走原本成千上萬的洞穴珍珠(白水晶也沖走了),似乎要等十幾年,讓珍珠慢慢從滴水裏長出來。

不幸中之大幸,洪水止於洞的約四分一深度,往後的坑道未必波及,敝大的洞室、高聳的鐘乳未見破壞。繼續往深處走,棧道漸漸變成碎石四散、未平整地面,這裏是「遊客路線」盡頭。

岩壁上有一個小洞,僅僅夠瘦削成年人迫入去,肥仔只能輕嘆。

「非遊客路線」

小洞後是尚未開發區域,保留「連龍洞」最原始景觀。不過,這裏鐘乳、石筍不多、佔地不大、氣勢顯然不及外頭,也許這是未開發的部分原因。不過,「非遊客路線」亦非沒有看點 — 仙人洞「白色洞室」奇觀,在這裏也有「初生版」 — 水潭上飄浮着白色粉末(估計亦是碳酸鈣),假如水退,也許會沉積在岩石上。

相比廣東其他景點及非景點溶洞,「連龍洞」的確靚幾班,可惜礙於種種商業因素,最終關閉,但對於探過粵北不少洞穴的我們,每探一個溶洞,總會認識當地人和事 — 今次,入洞前先到村長家作客,簡單農家菜,劏雞抑或劏兔仔也搞不清(看影片)。探完洞,與村長道別時,他說:「下次帶多啲朋友嚟!」

從認識村長、從「冇,呢度冇洞」至「下次帶多啲朋友嚟」,「連龍洞」不止有靚景,還有溶洞背後的故事和濃濃鄉村情懷,往往比探溶洞還要精采和有趣。



未有留言

新增留言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