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龍洞11-cover

「連龍洞」— 被大自然重塑的爛尾溶洞

  • 於 1-1-2024 更新

  • 在《黃金洞 — 秤架溶洞探險記》提過,未計踩單車路邊經過的小洞穴,廣東省已知的大溶洞有百多個,當中開發了的只佔少數,然而,有一些溶洞作為軍事用途、一些曾計劃開發,最終爛尾收場,例如仙人洞通天籮,除此之外,「連龍洞」又是一例。

    「連龍洞」

    連龍洞」是我改的名字,取飛龍盤踞連江之意,十幾年前曾短暫開放,現已執笠及封閉。經介紹認識了業權人陳先生(化名),他不單帶我們遊洞,還細訴溶洞執笠因由。

    陳先生說,開發溶洞令他蝕入肉,執笠後索性封洞,一來冇眼睇,二來村民們不想有人來探險或破壞,所以叮囑我們不要公開洞名及位置。

    執笠十載,大部分當地人都不知或忘記了「連龍洞」(國內某些網站仍記載當年景區介紹,但特登刊出錯誤地址)。陳先生帶我們走進鄉道邊大草坪,原來是當年的停車場,山邊有一幢破爛小屋,是當年的售票處。他慨歎,當年停車場地主不肯讓出土地,導致他投資的溶洞冇泊車位,成了執笠其中一由。

    穿過售票處後的密林,跨過石橋小河,雀鳥吱吱、流水沙沙下豎立門拱,牌匾刻上洞名,左右一對對聯,取自當地一首詩,本來比喻此地山水不遜桂林,事後孔明,反過來看喻帶執笠之意。抬頭一望,山坡稍高處原本以鐵鑄造了洞名招牌,半個人高,現在只剩下一個字反轉吊在半空,其餘兩字已不知所蹤。

    洞口比國內常見的溶洞景區細小得多,甚至比銀礦洞還細。洞口被鐵閘封住,陳先生邊開閘邊說,已有幾年沒進過去,然後邊走邊憶述當年爛尾及執笠往事。

    洞口有幾片石簾,不大卻工整,沒有被人為破壞。陳先生重複幾遍,洞很美,絕不會差得過七星岩……單看細小的洞口,我半信半疑,直至多走十幾米,轉個彎後……嘩,不止七星岩,直情拍得上附近的連州地下河!!而且由於過去沒有村民鑿走鐘乳變賣,洞內鐘乳及石筍保存極度良好 — 陳先生原來太謙虛 ~~

    方形洞穴珍珠。(中間偏上的三個小水窪裏)
    方形洞穴珍珠。(中間偏上的三個小水窪裏)

    自然重新佔領的活例

    也許大家能夠想像得到,洞裏是一個接一個巨大洞廳,巍然高聳的鐘乳群,奇景薈萃、宏偉非凡……看影片吧。

    不過,「連龍洞」精采之處不在宏偉的洞,而是大自然的復原能力

    地下水裏的沉積物覆蓋了石屎樓梯,形成「棉花堡(邊石壩)」雛形。
    地下水裏的沉積物覆蓋了石屎樓梯,形成「棉花堡」(邊石壩)雛形。

    洞穴珍珠

    自從十多年前執笠後,入過洞的人少之有少,原本鋪了的水泥路及樓梯被地下水鈣化,形成「棉花堡(邊石壩)」雛形。另一端,白水晶散滿一地,似乎是從洞穴上部跌下來(今次沒帶裝備,爬不到上去)。

    走遠些,含碳酸鈣的水從洞頂滴到水泥路面,侵蝕出幾厘米的小水窪。滴水經年累月沖擊水窪,在水窪裏翻滾旋轉,形成如米粒大小、白白光滑洞穴珍珠 — 由於沒有人踩,水泥路面的小水窪裏的洞穴珍珠得以保存,與岩壁內閃閃生輝的方解石互相輝映。(請看影片)

    本來將沉積在地面或水窪表面的碳酸鈣,因為水滴不斷翻動,不能在表面沉積,形成水中的洞穴珍珠。
    本來將沉積在地面或水窪表面的碳酸鈣,因為水滴不斷翻動,不能在表面沉積,形成水中的洞穴珍珠。

    「執笠」定「爛尾」?

    執笠和爛尾定義不同。究竟「連龍洞」是「執笠」定抑或「爛尾」?

    再深入幾百米,來到「遊客路線」盡頭。這裏有人工開鑿坑道,打通到另一個洞廳,旁邊幾條鐘乳斷了,陳先生說是打坑道時被震斷。細看下,新的鐘乳管(鵝管)已長出三、四厘米,地上的石筍成長中……

    註:香港馬鞍山礦場裏有一處長了鐘乳地方,自礦場關閉四十多年,現時鐘乳已長出五、六厘米,引證了鐘乳並非坊間所傳,要千萬年方會形成。

    區區十年光景,人為的建築漸漸被自然重新佔領,陳先生看到此景,回憶當年投資了大筆資金,負責發展的承包走路,景區面臨爛尾,只好開放已竣工部分,實行一路做生意一路開發,但礙於冇車位、資金周轉不靈,加上交通不便(十年前陽山冇高速,現在仍冇高鐵),捱了一段時間就執笠收場。

    「執笠」定「爛尾」?答案是先爛尾,後執笠

    不過,當他看到溶洞比十年前更美,他大概放下了心事,口中聲聲讚嘆:「很好看!」

    遊客路線」止於約 1/3 深處,之後是「非遊客 / 未開發區」,有幾個下降位置及河道,由於這次參觀沒配備入洞裝備,只能稍稍窺看裏面更大的洞廳……繼續探索《重遊「連龍洞」,深探「非遊客路線」》。



    未有留言

    新增留言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