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頁島樺太鐵路紀實(3)Devil’s Bridge 及 Witch’s Bridge
從庫頁島首府南薩哈林克斯(Yuzhno-Sakhalinsk / 豐原) 至西岸真崗(Kholmsk) 的樺太鐵路豐真線已報廢,廢線上的鐵路橋 Devil’s Bridge 及 Witch’s Bridge 成為樺太鐵路最著名的遺蹟。
Devil’s Bridge
Devil’s Bridge 建於 1920 年,長約 120 米,是蒸汽火車年代的鐵路橋;它與 Witch’s Bridge 和幾條隧道組成一組直徑 420 米螺旋形展線,讓火車跨越 200 米高的山嶺。

螺旋形展線(環形)
從 Kholmsk 往 Yuzhno-Sakhalinsk 方向,列車先進入 Devil’s Bridge 橋底的隧道;隧道 600 米長,呈橢圓形,順時針上升至 Devil’s Bridge,讓列車爬升 20 米,出隧道後在幽靜的山谷行駛幾百米,緩緩進入第二條隧道。第二條隧道短得多,只有約 250 米,繼續爬升至隧道出口的 Devil’s Bridge,跨過橋下的隧道口。
現時,從 Kholmsk(真崗)仍有火車班次來往 Devil’s Bridge 前數公里外的 Николайчук 站。 徒步之旅由這平交道開始。 列車服務到此為止,之後是廢棄鐵路。 Николайчук 站旁的紀念碑,紀念二戰時蘇聯收復庫頁島一役在 Devil’s Bridge 戰死的蘇兵。 數公里後抵達 Devil’s Bridge 和第一條隧道。 Devil’s Bridge 下的第一條隧道。 隧道內已結冰。
過 Devils Bridge 後,火車仍未跨越山坳;火車繼續順時針轉向,不久進入第三條隧道 — 隧道約長 700 米,呈細長的 S 形,出隧道後是 Witch’s Bridge,亦是展線最高點。
Witch’s Bridge
Witch’s Bridge 建於 1928 年,長約 200 米,跨越 50 米深山谷。列車通過 400 米長的第四條隧道,成功跨過山嶺後徐徐下坡,向 Yuzhno-Sakhalinsk 進發。
與國內京張鐵路和日本箱根的人形展線比較,人形展線只能容納幾卡列車,而且需要行行停停,不符合效益。因此,大多數鐵路走線都採用環形展線,例如雲南滇越鐵路人字橋段的 40 公里展線、青藏鐵路關角展線(已停用)、瑞士布魯西奧迴旋橋和美國阿拉斯加鐵路等。
寬軌轉換
現在,這段展線已經廢置,距離最接近的火車站 Николайчук 約十多公里。徒步展線時留意到,經過 Николайчук 站後,還有幾公里廢棄俄式寬軌(5 呎)伸延至第一條隧道前,隧道裏路軌被拆去,Devil’s Bridge 及往後路段卻保留了米軌。根據資料,這段鐵路於 1994 年停運,所以沒有經歷寬軌轉換工程,因此,從 Devil’s 及 Witch’s Bridge 至稍後前往的泥火山,仍能看到樺太年代的米軌。
第二條隧道(約 250m)。 隧道口棚洞。 隧道口棚洞。 大膽走過 Devil’s Bridge,繼續往更高的 Witch’s Bridge。 第三條隧道(約 700m)。 隧道呈 S 形,因此接近出口時從順時針轉向逆時針。 第三條隧道亦有棚洞。 Witch’s Bridge. 2006 年 Witch’s Bridge 被山火波及,橋上枕木大部分被焚毀。
更多照片請看香港大笪地《Devil’s Bridge 及 Witch’s Bridge — 庫頁島遊(3)》
睇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