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西門子一齊入深山繼續搵電報桿(第三集)

同西門子一齊入深山繼續搵電報桿(第三集)

  • 於 19-2-2024 更新
  • 《担水坑至蓮麻坑走線》
    《担水坑至蓮麻坑走線》

    從第一集起,來來回回十幾次「舊禁區」:二零一六年前仍是邊境禁區的沙頭角蓮麻坑,從深山山野找到超過七十支桿!

    寫《100 年後沙頭角支線》時偶然發現百多年前電報桿,接着從村民和文獻裏得到另一條走線的線索,從零聲的桿子模擬出模糊的走線,找到更多桿,得到更多精準的座標,修正走線後繼續執漏更多的桿,最後加上兩條支線 — 從幾條生銹鐵桿起,完整重現担水坑至蓮麻坑電報走線

    本文集中藉西門子公司提供的資料,介紹及推論電報桿的前世今生,文末附有幾集影片,雖然又長又悶,但記錄了每支桿和搜索過程。

    由於桿子是從不同日子尋獲,又沒有官方編號,所以文中及影片裏的編號(藍字)和排序純為方便資料處理,並非順序,大家可對照下表(按此放大)。

    西門子

    上集提及,既然桿上刻着「Siemens London」,心水清的話,直接向 Siemens London 查詢吧!其實在第一集刊出時,西門子已與我溝通,它們十分重視在遠東地區仍保留了該公司百年前的產品,於是提供最大協助,讓大家了解電報桿的故事。

    同西門子一齊入深山繼續搵電報桿(第三集)
    照片由西門子公司提供。

    Siemens London 全名 Siemens Brothers & Co., London,是一八五八年德國西門子在英國設立的公司,在當地設廠生產金屬桿,用作電報、電話及訊號系統。估計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關係,Siemens London 於一九一四年被逼停止運作,直至約一九三零年,新公司 Siemens UK 成立,運作至今。

    我最初聯絡 Siemens UK,對方解釋「London ≠ UK」,所以把查詢轉介到德國總部,由德國總部的一個鮮為人知的部門與我溝通:Siemens Historical Institute

    位於德國慕尼黑的 Siemens Historical Institute 收藏了大量西門子歷年的檔案,他們找到百幾年前的產品目錄,詳列各款電報及電話桿,當然不乏香港的款式。

    「Siemens London No.5.S」

    百多年前,港英政府曾以 No.X 作為電報線編號,因此自第一集《入深山搵西門子電報桿》裏,我一直誤解 No.5.S 是 5.8、5.9……後來找到字體清晰的第 8 支第二集)和幾乎是全新的第 26 支(影片第四集),確認了是「Siemens London No.5.S」。

    幾乎是全新的第 26 支,位於新桂田廢村裏。
    幾乎是全新的第 26 支,位於新桂田廢村裏。

    真相是,以「Siemens London No.5.S」為例,「Siemens London」是公司名,位於英國伍利奇 (Woolwich, Kent);「No.5.S」是型號,當中「S」代表扭環(Screw Ring)及預先裝嵌底座(Buckled Plate)。

    電報桿構造

    電報桿由鐵管身、鍍鋅支架及陶瓷絕緣體組成,而西門子提供不同尺寸、款式和接駁方法,並可選配不同配件,例如保護殼、梯、工作台等等。

    管身

    右:扭環構造;左:使用水泥接合款式。(此圖由西門子公司提供。)
    右:扭環構造;左:使用水泥接合款式。(此圖由西門子公司提供)

    管身由上管和下管兩截組合,一來方便運輸,二來能調節高度。

    • 上管:生鐵鑄造,彈性好、輕身,適合抵禦外來衝擊。
    • 下管:熟鐵鑄造,防銹較佳,適合插進泥裏。

    第 6、9、22 及 43 支等等看到「黑漆油」,原來當年工廠把桿子浸在熱辣辣的煤焦油,沾薄薄一層用作防銹。

    至本文刊出為止共找到三種款式,包括 No.5.S、No.5.S.?(?= 看不清楚;第 1 支)及 No.8.S.L(第 37 支),其中 8.S.L 是加大底座(24 平方寸);三款都是預先裝嵌底座。

    底座

    No.5.S 底座是一片 21 平方寸金屬底板,用四口窩釘連接桿底,另外有底座分離的款式,以螺絲連接下管,但未在香港被發現。

    第 22 支倒下了,清理後看到下管連接底座的構造,可惜只剩下一口窩釘,找不到底座;西門子安裝說明書指,下管須埋在泥下兩呎八吋至十吋,因此底座可能仍然藏在泥土深處。

    扭環

    上管及下管以扭環連接,以一支專用把手鎖緊,再在下管外加金屬環補強。

    除扭環外,西門子亦提供以水泥作粘合劑的舊款式,相似款式正正就是豎立在沙頭角公路、現存唯一的 Buller Jobson & Co LD 出品的電報桿。(按:後來又找到更多

    電報?電話?

    至今未有港英官方文件記錄了這條究竟是電報線抑或電話線?不過,能確認是,一八九九年沙頭角電報線開通,使用的是 Buller Jobson & Co LD 出品的桿,而西門子產品目錄指出,桿子是一九一零年生產,比沙頭角電報線晚十一年,而這條線從沙頭角走線的担水坑位置分支出來,故此有理由相信同樣是電報用途。

    此外,從担水坑至蓮麻坑一共找到約七十支桿,各有不同款式支架和絕緣體,也許能夠從中看到端倪。

    支架

    從担水坑起,共找到六種支架,其中只有平板款圓通款出現在西門子產品目錄裏,其餘相信並非西門子出品,或者某年某月從電報升級至電話,換掉到期的絕緣體及支架,不變的只有桿子。

    當走線離開舊禁區後,又找到更多西門子原裝產品,將在下集介紹

    第一個推論:「Siemens」被刮去

    歸納舊禁區走線上的七十幾支桿後,大膽作了幾個推論,闡述電報線的故事:

    第一個推論是,電報線大約建於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一八年之間。一九一零年是西門子確認的年份,但一九一八年呢?七十幾支桿裏有大約有二十支中,桿上的「Siemens」被刮去,這種事在哪個年份最大可能發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 當時英德大戰,駐守邊界的英兵見到「Siemens」 會有怎樣感想?這解釋了為甚麼「Siemens」被刮,卻留下「London」。(新界歷史告訴大家,假如鋪桿的年份早十幾年,刮走的應該是「London」~~)

    第二個推論:白色絕緣體

    有舊地圖標示走線是從沙頭角墟出發經山咀往蓮麻坑,並非從担水坑出發。儘管地圖不準確(見下文及影片),但這個誤差實在太大,當我整理絕緣體款式和位置後,發現担水坑農地 1 至山脊第 1 支之間全數是白色絕緣體和平板款支架,之後就以啡色絕緣體為主力,只有第 8、11、37 支例外,此外,伯公坳和礦山支線有啡白混雜,當中伯公坳支線 1 第 11 支是扭蓋白色款。

    巧合地,白色和啡色的界線就是山咀,因此,第二個推論是,某一年,走線起點從担水坑改為沙頭角墟,畢竟繁華的沙頭角墟更適合作電報或電話機樓。改走線時亦更新了設備,甚至從電報「升級」電話,故此,「廢線」上全是第一代白色絕緣體和支架,山咀往後大多數是年代較新的啡色絕緣體及非西門子支架。

    紅色折線:未能確認的山咀走線。
    紅色折線:未能確認的山咀走線。

    第三個推論:麥景陶碉堡

    第三個推論關於麥景陶碉堡 — 第一個推論指出,電報走線比麥景陶碉堡早約三十幾年鋪設,那麼電報線並不是為麥景陶碉堡通訊用。

    伯公坳麥景陶碉堡前有一支「全 . 西門子」桿(伯公坳支線第 1 支),有原廠 Single “J” Stalk 及扭蓋絕緣體,有趣是,桿與建築物只有兩、三米距離,從成本、設計及施工角度考慮,這麼短距離不需要豎立一支桿,一般做法是於建築物外牆安裝絕緣體及支架,然後把電纜引入建築物內。此外,有舊地圖隱約顯示,伯公坳支線的起點其實是幾百米外的舊直升機場,雖然找不到桿,但足夠理據假設麥景陶碉堡前身也許是簡陋的掩體瞭望台

    下一集會探索另一所碉堡,走線和碉堡的位置支持這推論,大家留意下一集!

    舊地圖的錯?

    至今找到幾張標示了電報走線的地圖,不過都與桿子實際位置有出入。

    其實,舊地圖 — 特別是上世紀英國繪製的地圖 — 往往做得粗疏,例如我曾寫過香港舊地圖的故事,舉例出地圖往往出現「已消失」的街道或建築,而新的又未加入。歸根究柢,英國繪製的地圖是在英國繪製,資料更新則依賴香港的部門提供,結果變成隔山買牛。

    算是準確的只有六十年代政府舊地圖,不過它仍有甩漏。此外,有說這電報線是用於邊境防守用,故此不會顯示於一般地圖上。因此,不能以地圖出版年份去假設電報桿豎立的年份。

    探索未完結,下一階段

    我以「担水坑至蓮麻坑」為一個階段,因為這區域過去是禁區,於二零一二至二零一六年分階段開放,未開放前遊人甚少,桿子鮮被人為破壞。

    離開舊禁區後,走線自蓮麻坑路繼續沿邊界線經文錦渡、沙嶺、羅湖站,然後過鳳溪 — 經過百多年發展,鳳溪變成今日的梧桐河,還有多少桿子能夠保存在鄉野之間?終點在哪裏?大家不要錯過下一集展開舊禁區外的探索

    探索影片 b 站同步播放!

    入深山搵西門子電報桿

    第一集《入深山搵西門子電報桿》從担水坑私人農場入山,依村民所指,在山脊密林裏找到第 4 支(第一集「打大佬」),然後與農場裏的三支(農地 1 至 3)連成直線,計算桿距後,找到第 1 至 3 支,還有一支如村民所述於多年前倒塌了。

    第二集《再入深山搵到更多電報桿 + 新發現》繼續深山行,從第 4 支位處的山脊前往伯公坳,依桿距及地形,陸續找到至第 13 支,中間仍有遺漏,但走線變得清晰。

    伯公坳支線電報桿

    影片第三集《伯公坳支線電報桿 + 石屎柱》介紹連接伯公坳麥景陶碉堡的支線。從伯公坳碉堡往山下走,因為舊地圖嚴重偏差,第一次失敗而回。第二次根據碉堡內的電報桿(伯公坳支線 1)的支架方向修正走線,終於找到支線的桿子,不但確認走線,也確認舊地圖不可信。(B 站連結

    伯公坳至新桂田電報桿

    影片第四集《伯公坳至新桂田電報桿》從第 15 支起步,往西向新桂田出發。最初以為走線是沿着邊界巡邏路,結果又失敗而回。這時,得到幾份政府舊地圖,隱約記錄了電纜原來跨過兩個山脊,結果在深山裏找到第 16 至 23 支,其中第 19 支是政府舊地圖上沒有的。接着,第 24 至 30 支在新桂田裏,過去有人居住和耕作,相對易找。(B 站連結

    蓮麻坑搵電報桿 + 遊礦洞

    影片第五集《蓮麻坑搵電報桿 + 遊礦洞》從蓮麻坑起步,集中尋找蓮麻坑至新桂田的電報桿。大部分桿都在廢田和礦坡上,頗容易搵,共找到至第 55 支,分布遼闊。(B 站連結

    執漏:山咀至伯公坳電報桿

    影片第六集《執漏:山咀至伯公坳電報桿》是「執漏」:修正走線和政府舊地圖協助下,在深山裏找到遺留的桿,完整了從担水坑至蓮麻坑走線!(B 站連結

    礦山支線電報桿

    影片第七集《礦山支線電報桿》介紹連接到礦山麥景陶碉堡的支線。從礦山碉堡探林,可惜只找到兩支 + 一粒絕緣體,其他的相信於土地開墾時拔掉了。(B 站連結



    未有留言

    新增留言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