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7601

真 . 硬座!復修九廣鐵路三等硬座

  • 於 19-2-2024 更新

  • 和合石站

    70 年代尾 80 年代頭,九廣鐵路電氣化,從柴油走進電氣化年代,當時除了重建及加建幾個車站外,有一個車站被拆卸,就是和合石站

    小時候不時會踩單車去和合石,車站外是平坦的農田,背靠山上一排排墳墓。後來,農田被夷平,然後發展成新市鎮。

    有讀者介紹,車站遺址附近一戶人家保留了一張三等車廂座位,估計是來自二戰前的第一或第二代車卡,大約有接近 70-100 年歷史。近日探訪村民及一位前九鐵路軌維修人員,了解座位由來及和合石站軼事,傾得興起,村民轉贈此櫈,實行復修大計!!

    三等車廂木座

    以鐵及柚木製造,是貨真價實的「硬座」!經歷了幾十年日曬雨淋,柚木霉爛,「硬座」變「軟座」,鐵框反而老而彌堅,只有少少生銹,狀況算飲得杯落。木和鐵框殘留了少許粉肉色 — 是不是原來顏色?

    家住新界,自小搭柴油火車往來市區,頗肯定三等木座是啡色,不過都想找出客觀佐證,無奈照片或影片都是黑白,無從稽考下,到香港鐵路博物館看看。博物館收藏了幾節舊九鐵客卡,其中三節安裝了相同款式的座位,全部塗上啡色。究竟是粉肉抑或啡?向博物館查詢,館方回覆「沒有資料」。

    話雖如此,仍要一讚館方 — 館方主動重提『答錯《深山大鐵板》』一事,直言館內的沙頭角線火車頭因為找不到合適的舊路軌,只能以舊九鐵重軌安置,沒法完全重現沙頭角支線情景。

    村民憶述,當年和合石站拆卸同時,舊車卡也被送到車站拆解,即場當廢料變賣(就如《九鐵舊路軌的故事》)。他的父輩把座位買來當傢俬,當時木座是啡色。

    座位一邊櫈腳因長期插在泥裏,嚴重銹蝕,經已消失無蹤;另一邊腳被整齊切去。有趣是,博物館裏部分座位櫈腳也被切斷 — 相同位置、相同切割方式

    博物館的座位櫈腳也在相同位置被切斷。
    博物館的座位櫈腳也在相同位置被切斷。

    「駁腳」

    大家應該估到,館方當然不知原因,亦從未留意到。館方表示,只負責營運及管理展品,對復修一竅不通。

    從資料得知,九鐵的第一代客卡是從英國買來底盤,然後在香港建造,之後幾十年不斷自行建造及翻新車卡,新車卡的部分物料重用自退役車卡。我估計,當年座位是燒焊在車廂地板上,所以拆解火車卡時需要把櫈腳切斷,然而新車廂以水泥做地台,當座位轉移到新車廂時就需要「駁腳」,再用螺絲固定,亦即是今天在博物館所見情況。

    復修後的三等木座位。
    復修後的三等木座位。

    前九鐵維修人員憶述,路軌維修工作早在柴油火車年代已經安排在深夜收車後進行,唯獨是和合石支線只會在春秋二祭前的日間進行。他說,平時沒有班次的和合石站,除了村民出入外,附近工作的山狗會把骨殖攤在敞大的月台上曬太陽!

    除舊櫈外,還有當年九龍至粉嶺三等車票。
    除舊櫈外,還有當年九龍至粉嶺三等車票。

    雖然確認硬座原色是啡,但不想拘泥原色,加上鐵路博物館有大把,文物價值不高,所以不妨搞搞新意思。

    木材換上舊榆木,貪其木紋清晰亮麗又帶點滄桑;支架用火車卡的「鐵皮綠」,能夠聯繫到九鐵舊車卡之餘,硬座形象更鮮明。

    復修後的硬座成為家裏的傢俬,認識我的朋友不妨先去博物館試試,然後試試這硬座,看看有沒有新的感受!?



    未有留言

    新增留言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