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gg studio

新資本主義(六)– 向着共產的烏托邦前進

某天,火車上,繁忙時間,沒有座位坐是理所當然的事。

附近擠滿了人,站立和坐着的大概有十五人。我站在車門旁邊,打 NDS 之餘,留意了以下事情:

  1. 五個人(未計我)用 iPod 聽歌(從使用的耳筒知道;假如換了耳筒,就沒法知道了);
  2. 兩個人玩 PSP ;三個人玩 NDS (未計我);
  3. 八個人閱讀蘋 X 日報和東 X 日報;
  4. 五個人穿着 X Star 黑白布鞋;
  5. 兩個人攜 LV,其中一個自由行師奶還有一個 LV 旅行喼,不過一看就知道是老翻。(連我也看得出,可想而知此假 LV 喼有多假!)

工業革命後,社會裏的日用品被大量生產。我們使用金錢購買該產品的同時,我們行駛選擇產品的權利。

選擇權看似必然,背後卻大有文章。

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選擇權

選擇權是資本主義世界賦予我們,抑或從社會發展進展裏產生?古時候,人類使用的東西,從大的房屋,小至日常用品,例如獵具、衣服、家具,都是靠人力,配合簡單工具製造。

資本主義的美,就是讓市場去作主導。「市場」是甚麼?就是人類活動。人類活動可理解為「生活」– 我們活在世上,少不免需要一些物品,例如衣服、工具、食品等等。自工業革命後,物品由機器去大量生產。隨物品供應量增加,加上製造成本由於工業化的關係而降低,形成供過於求,於是售價降低了 — 這是初中的經濟學理論。(售價亦降低了?不一定,有機會再討論這問題。所以,我剛才說「這是初中的經濟學理論」。)

人類可以用廉宜價格去購買物品,理應人類的生活會有顯著改善。事實上,工業革命後的社會,「資本主義的美」的確出現了數十年,隨之而來,便是貧富懸殊,其中原因有二:

  1. 生產是控制在一小撮資本家裏,他們的任務,就是生產,然後從買賣中賺取財富;
  2. 當社會走向資本化,人們在社會裏得到新的角色:「生產者」和「消費者」。所有人都同時是「生產者」和「消費者」,但是份量各有不同。

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我都十分喜歡用通用車廠作例子 — 一個在通用車廠默默耕耘的工人,他每天在生產線上製造汽車,可是他的收入至死也不足夠他購買一輛由自己製造的汽車。

當年,工人是被剝削的一群。由於機器代替了人力去生產,一部分原來在家庭式生產崗位的人,例如木匠、鐵匠、農民都可憐地下崗了。其中的出路,就是自殺,死不掉的,就到工廠打工。又是供過於求和高度機械化的關係,他們的薪金被壓得很低,有時候,做乞兒更好。

資本家又如何去競爭?社會總是把資本家描述為只顧賺錢,食人唔舔骨的怪物,其實有點不公平,因為他們亦要面對競爭。工人早已被剝削得一乾二淨,原材料價格亦低無可低,為了打倒對手,老闆把一款產品變成兩款,兩款變四款 — 不是數量,而是「款式」。

對共產國家的描述,特別是漫畫 — 特別是那些缺乏國際視野的香港政治漫畫家的作品 — 國家領導人只會穿着鴨糞綠同志裝。看看電視新聞吧,你還見得到他們現在還穿着這套又復古又潮的服裝嗎?二、三十年前中國大陸差不多所有人都穿同志裝戴同志帽,但,現在大款都穿老西或雪狼休閑服、攬住 LV 、駕着「奔馳」去喝「沙畢」了。庶民就穿假 Polo 休閑服、攬住假 LV 、駕着神華去喝「沙畢」了。(阿拉伯世界的人民亦「流行」穿相同的衣服。我在中東旅行的時候,街上所有人看上去都是一樣,不過這是由於宗教因素,不關甚麼乜 Q 主義的事。)

從社會主義走出資本主義,或者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人走出了大鑊飯(唯一的飲食)、同志裝(唯一的衣着)、毛語錄(唯一的讀物)、自行車(唯一的交通工具)。

資本主義社會裏,由於競爭和生產成本,創造了「選擇」。

「選擇」可以被理解為「消費力」的指數,例如我擁有高「消費力」,我就可以從市場得到更多「選擇」。

不過,從企業角度看,把功能相同 / 相近的產品生產不同的款式,其實是增加了生產成本。以手提電話作例子,生產一個「無敵電話」 :

Bootcamp 支援 OS X 及 Windows Mobile、「三防」、SMS 、 MMS、email 、Internet、IM、TV tuner、MP3 (潮音 MP 衫)、FM/AM/digital broadcast 、超大 GB harddrive、光學變焦鏡頭(再送無限 digital zoom)+ 內置 Photoshop / iPhoto + iMovie (切勿用 Windows Movie Maker,因為無論資本或共產社會裏 Windows 都大食和 hang 機)、影相有快門聲但偷拍冇聲、GPS 導航、WiFi、藍芽、兼容 Walkie Talkie 、手寫 + 語音廣東 / 普通話輸入、鏡面可作化妝鏡、內置電槍(防狼)、內置電筒、高度計、氣壓計……不能盡錄……(2017 年按:這種電話真的出現了~~)

一種產品,九萬種功能,為甚麼冇人會這樣做?

「科技太高,成本太貴!」白痴仔回答。

不,我剛才所介紹的功能早已有,不過若要集齊所有功能,你大概要購買十多部電話。成本貴?不會,因為只要量產化,成本會降低。

不過,要量產「無敵電話」,需要市場上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因為缺乏競爭對手,企業家才可以嘆嘆茶,一次過把所有功能放進「無敵電話」,一賣就十年。

這種情況,我不擔心企業會把售價提高,因為企業面對的只有大眾「買」與「唔買」(貴就冇人買,「無敵電話」幾無敵都冇用),我亦不擔心企業會失去發展新技術的動力,因為縱使競爭對手消失,企業仍然要面對公眾。

資本主義社會裏,為了保持競爭力,企業把「無敵電話」分拆成十款電話,成為「學生版」、「師奶版」、「專業人員版」、「行政人員版」、「運動版」、「OL 版」等等,分三年推出。同時,再推出「黑魂版」、「白金限量版」及「日本限量版」(再細分為「日本本土版」及「亞洲版」)。三年後,再出「復刻版」和「X 週年紀念版」,死未?

汽車工業亦一樣:把 1.4L 房車引擎放進跑車殼子裏,就變成超級跑車了,然後把 Turbo 拿掉,變成行政人員版。

近代藝術原來亦一樣!美國 pop art 把作品一開二、二開四……歐洲的後印象主義把畫裏的顏色調換一下,便成為另一張作品。我做版畫,最喜歡雕一個版,用不同顏色和紙張,然後好似印銀紙咁印。

因此,教堂裏的玻璃畫變成古典,而 pop art 甚至後印象主義變成當代的流行文化。上章已經說過,流行文化某程度上是上流社會製造的商品,而所謂「選擇」,就是流行文化的成本控制。

我在火車遇到的經驗暗示了一個問題:「人們真的哪麼渴望「選擇」嗎?」

在多姿多采的資本主義世界,人們反而趨向統一。火車上的人,他們穿相同款式鞋子,只看兩份報紙,玩相同遊戲機……現實生活裏,慣性收視下的電視觀眾、追求所謂「安定生活」的成熟穩重人士、忙着緊貼潮流的潮人,其實就是積極地去放棄選擇權。

假如市場上沒有「選擇」,會變成怎樣?我不能想像,因為我們正生活在資本主義世界裏。極端右翼分子也會告訴我們,現在大陸也行「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了,就證明共產是行不通的!的確,共產是不可能在人類社會裏出現的,因為人類有私心和貪婪。我們不會安分守己地把自己的擁有拿出來與其他人分享,不過我們十分喜歡分享別人的擁有。

所以,共產世界只存在於蜜蜂和螞蟻群落裏。

不過,不知應該慶幸還是失望,我們是向着共產的烏托邦前進着的。

當我們了解到社會上層為我們創造了「潮流」和「選擇」,一些人會快樂,因為他們感到自己擁有選擇權或者追上潮流(簡單說,潮流是缺乏創意和自我價值的表現,可看看潮人自傳潮人自傳(二))。消費者不知道其實「選擇」與「潮流」都只不過是企業創造給他們。只要想一想,「選擇」只適用於市場上可供使用的項目上,而大多數情況下,消費者不可能製造出「選擇」,例如,香港只有兩間免費電視台,所以消費者只容許在這四條頻道裏選擇。假如他們願意付費,「選擇」就擴展至收費頻道。可是,這樣仍然是局限市場提供的「選擇」。

現實社會裏提供百花齊放的「選擇」,可是,火車上的經驗反映人們不喜歡去選擇。現今科技足夠量產「無敵電話」,但是生產商把它分別生產成為幾十款不同的型號,營造出層出不窮的景象,讓消費者去「選擇」。消費者不能自行生產「無敵電話」,所以只可以選擇「買」或「不買」。

針對這情況,社會製造了「潮流」,營造「你唔買就追唔上潮流」!潮流雜誌報導最新潮流情報,營造出 OL 不攬 LV 、不化妝、不瘦身就是罪、自卑和缺乏自信。校規裏註明學生不可以「標奇立異」,但是家長們有沒有想過「標奇立異」有甚麼不對?街上行人大多穿便服,唯學生穿校服,這才是標奇立異!學生讀大學,唔讀 Econ 、Account 停(會計)、快靚(Finance) 、BA、MBA、囉(法律)、I.T. 、咩 D(醫學)、E (工程)就搵唔到食云云。(事實上,修讀以上學科者又不知死了多少人,請讀讀倉頡輸入法 VS 十進制

為了得到大眾認同,人們跟隨「潮流」,不作「標奇立異」,所以他們感到安全,大眾亦會冠以「成熟穩重的社會幢梁」以形容之。

這種意識形態,不就是要人們「不選擇」嗎?

這時候,社會上和下層都對着幹。上層社會努力地提供「選擇」,下層社會傾向「不選擇」,會產生甚麼問題?以理論去解釋,只要把資本主義的伸延 — 貧富懸殊 — 放進這個模型裏,就可以看見一點點啟示。

人類社會資本主義化的進程中,產生了上和下兩個社群。上層操控和創造「潮流」和「選擇」,以此為工具,去收集財富。財富從哪裏來?財富當然不能創造 — 不要相信銀行的廣告 — 財富是從下層裏剝削回來。下層被剝削了,怎樣辨?除了自殺這個萬試萬靈的方法外,還可以點?

  1. 打劫;
  2. 抗爭:這個我認為行不通,因為歷史裏中國人已經抗爭過,也打倒了很多東西,現在又不是「走」到「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道路上?
  3. 努力讀書,出人頭地,積極地把自己或許下一代送進上層。

既然被剝削,倒不如由自己去剝削別人好了!因此,第三點就是現在大多數人走的路。可是,上層這個俱樂部容得下多少人呢?俱樂部會員越少,相對地可分到的財富越多。為了有體面、優雅地把人踢到下層,他們又利用「潮流」和「選擇」。

讀至這裏,或許你會認為「新資本主義」這個模型十分荒謬,可是又好像有點意思。假如你有這個感覺,你可以進入「新資本主義」文章系列最深入和最荒謬的核心。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