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r

新資本主義(三)– 潮人自傳

  • 於 25-2-2020 更新
  • 新資本主義裏一個主要影響社會及經濟發展的因素,就是社會結構裏位於中及基層的「幢梁」。

    「幢梁」的特質是,他不知道自已是「幢梁」。如前文所述,社會會不斷創造身分去美化「幢梁」,令人沾沾自喜。現實世界裏,社會上層不斷創造潮流文化給「幢梁」發掘及追隨,令他們迷幻於自我滿足。

    以下是一段於零四年九月進行的訪問,被訪者是一位潮人

    二零零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訪問

    各位好,我係潮人,我嘅生活態度係用一個字形容,就係「潮」!

    何謂「潮」?我嘅生活、品味、舉止、言談就係「潮」。唔明?速睇!

    他不是「潮人」;是我為另一商業網站繪畫之宣傳海報。

    他不是「潮人」;是我為另一商業網站繪畫之宣傳海報。

    我有 iPod 。你唔好以為我唔知乜嘢係 MP 衫 (MP3)!MP 衫咪即係老翻囉!不過我好少用,因為 iPod 冇收音機,聽唔到新城財 X 台嘛,而且我都唔知邊度有得 downgrade(download)MP 衫。(咁你有 CD 卦?)CD?CD 咁大隻點放入 iPod 呀?

    講開新 X 財 X 台,我由起身聽到訓覺㗎。佢地啲主持好堅㗎!買乜(股票)升乜!(咁你賺唔少啦)唉,都唔知點解,到我入市時就跌。我每逢有業績公布就通宵研究,又留意公司背景及發展。喂,我睇過你嘅著作《新資本主義》,話股票升跌同公司業績無關,有冇搞錯?啲主持賺到錢就證明你錯啦。(但你賺唔到喎,不過我見你買升,我即刻買跌,我都賺咗!)

    我四圍試最新美食,我介紹你嘅一定係好嘢。第一,我唔去茶餐廳,因為會肚痾。第二,街邊嘢唔食。第三,我唔食牛肉、羊肉、鴨、鵝。(咁豬及雞呢?)一般都唔食,因為豬肉肥,雞就最愛,不過唔食雞皮。(海鮮呢?)淨係食石斑,因為價錢貴,我唔食平魚㗎,有(多)骨都唔食。(咁你鍾意食邊種石斑?)我唔識分㗎。 (蝦、蟹呢?)要剝殼,唔食。(蠔、蜆、螺呢?)呢啲肚痾㗎,同埋我唔食生嘢。(魚生呢?)我淨係食三文魚。(但魚生係生㗎喎。)你有冇搞錯呀,日本嘢好乾淨㗎。(係嘛,日本好潮,所以好乾淨。)

    仲有,蔬菜我唔食,因為菜冇味道。飯食得多會肥,所以唔食。(你都幾肥喎。)我得少少肚腩乍(38 腰都話少少?)男人要大隻啲先 man 同「潮」架。(不過你甩頭髮)我尖車乍(譯咗好耐,終於知道佢講 “skin hair”)響 EspiXt 剪,成二舊幾水㗎。

    (咁你最鍾意食乜?)麥當奴同黐擊(cheese cake)點解?麥當奴廣告多,夠 in 。啲潮流雜誌成日介紹黐擊,所以要喪撐!

    仲有乜嘢要喪撐?潮服囉。我淨係着 A&X ,夠潮呀。波鞋我就喪撐 Nike ,凡一 X 便利話會熱賣就即 check 啦。(漏夜排隊買?)唔會,你估我係 MK 仔咩?我地呢潮界梗係上 eBay B (bid)啦!(咁有冇 Paypal)乜嘢嚟㗎? eBay B 嘢要用 Paypal 俾錢咩?(但我曾經見你排隊買波鞋喎。)邊會呀?可能你見我響銀行門口排隊抽新股乍。(我明明見到你響尖沙咀 Nike 專門店漏夜排隊)冇,一定冇!

    (咁講下你仲有乜嘢係引以為「潮」?)潮界必撐嘅嘢我一定有。我有 iPod 、仲有部韓國 MP 衫用嚟聽收音機、PDA 用嚟記電話。(淨係用嚟記電話?上網都得㗎喎)上網我用電腦㗎。(你咁潮,梗係用 Mac 機) Mac 機用嚟做 graphic ,又唔可以做「茂 D 咩 D 淫」(multimedia – 潮人最後都不能成功讀出此字),人地話 Mac 機上唔到網同睇唔到中文㗎。(但 Mac 機先夠潮喎)車,所以我部 P4 downgrade 咗 Mac 機 wallpaper。(2017 年按:可能年青讀者會完全唔明呢段講緊乜?(我睇番都要諗一諗~~)可能 20 年後貴子弟會問:「老豆 / 阿媽,乜你地仲用智能手機㗎?仲用埋啲幾廿年前嘅 FB 同 Wapps……)

    潮流

    潮人所追逐的「潮」,在六十年代被稱為「時髦」,七八十年代被稱為「潮流」,九十年代被稱為「流行文化」,進入千禧後,簡稱為「潮」。(2017 年按:六十年的「時髦」,從英文 smart 演變成香港地道詞彙,在近年小學中國語文課本裏以「書面語」入大雅之堂,可見文化是前進的。)

    市面上每日湧現形形色色的資訊(雜誌、評論、廣告等等)去披露所謂最新最 update 潮中物。說真, 「潮」是社會上層製造和複製(「復古」)的產品。「楝梁」從緊貼潮流獲得認同和成功感 –– 一種十分困難從實質工作和人際關係獲得的東西。

    為了令「楝梁」更方便去了解和緊貼潮流(也可以寫成「為了令「楝梁」更方便去麻醉於潮流」),潮流絕不可以抽象和流於表現主義。六十年代象徵美國主流意識形態的 pop art 被視為潮流的變異。Pop art 把潮流一下子提升至 high arts(註:歐洲社會視美國 pop art 為 low arts),結果 pop arts 成為美國當代藝術,走進美術館裏,但最後與庶民脫鉤 –– 了解和緊貼潮流必須毫無技術可言,否則「楝梁」會感到吃力和挫敗。

    實際的遊戲規則是,潮流必需是可被預測、通俗和付費。

    潮流必須配合商品推出,「楝梁」為了緊貼潮流,他們必需長期依賴潮流資訊。

    資訊要通俗,例如潮人必備的 iPod ,它與其他的 mp3(請勿讀作 mp 衫)播放機同樣擁有 mp3 播放功能。「潮人」只知道 iPod 潮,只要 iPod 夠潮,我又夠錢買,不需知道音樂是甚麼,更加不需知道怎樣從電腦入歌。

    潮流不是文化,如前段所述,潮人必須依賴潮流資訊,就像道友依賴毒品一樣,所以不應該免費(這是資本主義社會啊!)。另一角度,免費的潮流資訊對於潮人來得太容易,他們沒有「艱苦」地發掘過,沒有成功感,潮流就會變得沒有價值,所以,真的不應該免費!

    民主社會往往奉行資本主義,因為選票的力量不及潮流的麻醉力。「楝梁」忙着緊貼潮流,沒有空去理會社會上層的所作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