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gg studio

「捐窿捐罅」遊粵北(下):荒廢景點「神秘圓形」、通天籮、必背瑤寨、大峽谷

廣東大峽谷。

遊畢礦洞及避難所後,繼續往北走,參觀近年漸趨冷門和差不多荒廢的幾個景點。看完後不禁唏噓,再過幾年,勝景可要「退耕還林」矣。

必背瑤寨

瑤族自治縣位於韶關西北約五十公里。五十公里不算多,但一離開韶關,全是崇高峻嶺;風光雖好,卻是廣東最貧瘠地區。這地區以 X325 縣道貫通東西。

X325 在楊溪河旁,依山建築,全長約 50 公里,全是羊腸彎道。韶關單車店張老闆推薦從東往西走,因為楊溪河總是在右邊,看風景比較好。

從東往西踩約十公里便到達必背瑤寨。連日下雨,必背瑤寨零遊人。大家從外面窺伺,認為景點細小又人工化,看的又不比沿途的民房和風景好,於是門外拍「到此一遊」照後,便繼續上路。

必背瑤寨後是十幾公里上斜(當然,之後是相同長度的下坡路)。攀升至約七百米高時,看見楊溪河的源頭 — 楊溪水水庫。過了水庫,在起伏的梯田再走十多公里,逐漸熱鬧,最後到達有幸建在 G4 公路旁邊的大橋鎮。

「神秘圓形」

跨過 G4,攀上約 700 米的山。

設計路線之時,從衛星地圖清楚看見一個「神秘圓形」。於是,一邊走一邊尋找這個「神秘圓形」,結果在山頂處,從野草和霧水之中找到它。

「神秘圓形」呈正圓形,約百多米闊,原來是圓形的田!當地人在圓形上劃出不同部分,種植農作物。

通天籮

通天蘿雖然洞口比洞底小,但一般相機鏡頭已不能覆蓋。

奇特的地貌不止一個 — 上山途中,見過不少大大小小、因雨水侵蝕石灰岩地質導致地表下陷的地貌,在嶙峋的山嶺上,形成一個個「漏斗」(喀斯特漏斗) , 「神秘圓形」大概是其中一個,但數最大的「漏斗」,是旁邊的荒廢景點通天籮

通天籮是一個直徑 73 米、深 100 米、底部直徑 140 米、呈倒轉梯形的喀斯特漏斗。走到漏斗邊緣,大家不禁發出「嘩」、「嘩」驚歎聲,因為眼前的地洞實在太震撼了。向下望,由於洞底比洞口闊,還長出了樹林,所以感覺似看不到邊緣。向地洞裏大叫的話,會清楚聽到回音。

2019 年按:

四年後,我們成為紀錄上第三批下降通天籮「籮底」的隊伍,另看《下降粵北百米天坑「通天籮」》。

人去樓空的科考探險基地。

我沒有帶超廣角鏡的相機;一般手機或相機是拍不到洞的一半(頁頂圖:我以手機的全景模式拍攝,得來的效果不理想。)。所以,要感受地洞的震撼,唯有「到此一遊」。不過,尋找到通天籮的路上,問過當地人,包括韶關單車店張老闆,大家異口同聲說不值得去,網上的評價卻是「遊人稀少,值得一遊」。

孰是孰非?事實上,遊人稀少,因景點已經執笠!售票處沒有售票員(只有一個疑似管理員的少年)、裏面的「科考探險」建築物人去樓空、觀景台前已長出矮樹。

2019 年按:四年後已變大樹。

通天籮是在 1981 年被發現,才三十年多光陰,人們又逐漸把它忘記 — 我想,大概一兩年後,環繞洞口的小徑和觀景台會回歸大自然了。

廣東大峽谷

當地人告訴我,雨已經下了一星期。今天,雨停了,我想:雨水多的話,最好看瀑布,於是改往約一百公里外的廣東大峽谷

過去本港還有旅行團會到這裏,近年越來越少。峽谷的入口已經被時間洗擦,一片荒涼(比通天籮好一點),裏面的纜車也拆掉了 , 不過,我認為這裏同樣是「遊人稀少,值得一遊」 。

從入口走幾分鐘,就可以在峽谷邊緣觀賞壯觀的大瀑布。瀑布高二百多米,可從峽谷頂遠觀;若嫌不夠,拾級往峽谷底走,走到瀑布底,感受一下水沖下來的隆隆巨響。在瀑布底站十秒,拍「到此一遊」照,全身已經被打過來的水珠弄濕。繼續沿峽谷底走,經過幾個小一點的瀑布 — 雖說「小一點」,但也十分壯觀。最後,由於纜車已成遺蹟,要從峽谷的另一邊拾級返回入口,只不過 1368 級樓梯。

奉勸大家,對以上幾個景點有興趣的話,快快動身去參觀;幾年後,它們也許隱沒在大自然裏。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