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egg studio

海拔 5 千米的 5 個湖 — Gokyo 喜馬拉雅山 EBC(2):一天只走 3 公里

又來新舊對照 — 看看 90 年代的 Namche,沒有變化的只是背後的雪山。

Day 3 Namche → Phunki Tenga

最後補給站 Namche

雖然我寫了裝備及準備篇,不過最清楚上山需要甚麼物資的人,其實是導遊及挑夫,因為長期在山上工作的他們,必定掌握第一手資料,例如山上天氣、有沒有雪崩,甚至哪間旅館休息等等,所以,請他們替你檢查一次物資,若有東西欠缺的話,可以在 Namche 最後補購

Day 4 — Rest Day

Namche(3440m)是首個超過海拔三千米的據點,不少旅遊書都千叮萬囑,謹記謹記謹記在三千米起,每五百至一千米停留一天(Rest Day),以適應高山低氧環境。90 年代登山時,我們選擇在 Namche 停留一天,因為那時候這裏已經是一個大鎮,衣食住行選擇多。今時今日,隊友甚至找到有 CNN 及英超直播的 pubs,一句講曬,在 Namche 比在其他簡陋村落容易打發時間。

我在 Namche 住的旅館。

不過,今時今日的行山團不再在 Namche 打發時間,他們大多選擇繼續前進至 4 公里之外的 Kyangiuma(3550m)或 8 公里之外的 Phunki Tenga(3250m)進行 Rest Day。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與 Namche 差不多,既可繼續行程,亦同時讓團友適應,聽起來十分科學,也符合「一路行一路抖」的行山奧義!另一個考慮是,過了 Phunki Tenga 後是一段超艱辛的上山路,短短兩公里內要攀升六百多米至 Tengboche(3860m) — 我認為是整條 Everest 路線第二艱辛的路段 — 很多人包括行山團會安排一天時間去應付這短短兩公里。

所以,第二次登 EBC 的我,也摒棄 90 年代的思維,接受 21 世紀的奧義 — 選擇 skip 了 Namche,前往 Phunki Tenga(3250m),在比 Namche(3440m)更低的海拔下適應

Phunki Tenga 只有兩三間旅館(吃和住都比 Namche 貴),位於 Dudh Koshi River 與 Phungi Khola River 匯合之處,風景秀麗,澎湃水聲傳遍整個山谷,抬頭一望,隱約看見 Tengboche 高聳在雲端(只相隔兩公里,真的不遠)。

Dudh Koshi River — 我住的小村莊 Phunki Tenga 就在鐵索橋旁邊。

Dudh Koshi River 河岸探險

今天是 Rest Day,隊友抱頭大睡,似乎未適應高山環境。我比較幸運,在第一次登山時已確知與高山反應無緣,所以精神奕奕地尋找打發時間的活動。

在接近四千米的高度,不時看見羚羊群出沒。

我沿 Dudh Koshi River 河岸向上游走。河道越走越見狹窄,有幾個幾米高的瀑布。再深入幾公里,進入了熱帶森林模樣的深谷。左邊山是 3810 的 Phortse,右前方是 Tengboche。三、四月間,正值杜鵑盛開季節,花開得燦爛,與遠處的雪嶺形成對比。

遊畢上游,原路折返探索下游。下游匯聚了兩條河流,河道寬闊,水流強勁。不過,兩岸是垂直岩壁,無法通過,所以折返。

大家若有興趣探遊 Dudh Koshi River,需留意不論上下游,都沒有明顯路徑前往,必須攀爬(不用涉水,因為水流強勁,你不可能待在水裏),若沒有攀爬經驗及技術,切勿單獨前往。謹記注意安全!

Day 5 Phunki Tenga → Tengboche → Deboche

和我一起上山的毛牛運輸隊。

Everest 路線第二艱辛的路段

吃過早餐,準備挑戰我認為是「EBC 第二艱辛」路段,但也是最短腳程的一天 — 我跟大部分登山團一樣,計劃全日只走 2 公里。(其實也算是最輕鬆的一天,整天只走 2 公里,然後是休息、遊玩、休息、遊玩……)

從村口的鐵索橋往對岸,立刻見到一個小軍營。軍營前有軍人登記你的證件。完成後,開始 2 公里上山路。

相比前日從 Jorsale 至 Namche 的山路比較,這段路 100% 向上,沒有平緩或下斜,大部分是碎石路,不過,山路築在松樹林裏,陣陣松香令人精神爽利,山頭杜鵑盛開,以 Kangtega 山峰襯托,邊走邊欣賞,不覺辛苦。

山下有一個路牌,標示「標準」上山時間是兩小時。我大約一小時十五分鐘就抵達 Tengboche,隊友稍慢,大約三小時才 KO 了。

世界最高的喇嘛廟 Tengboche Monastery。
當年到達 Tengboche 時候,整個山頭積滿雪。

重遊世界最高的喇嘛廟

Tengboche 位於 Imja Khola River 河谷之上,是一個平緩的地方。這裏最觸目的,是世界最高的喇嘛廟 Tengboche Monastery

上一次到 Tengboche 時候是冬天,整個山頭被大風雪籠罩,直至差不多撞上喇嘛廟的牆壁才知道已經抵達。晚上,旅館擠滿旅客,大家圍在火爐前,因為外面氣溫已經下降至零下二十度!

今次春天重訪,不但遍山杜鵑,而且氣溫有十幾度,行山的確舒適。

遺願是長眠於此。

走到喇嘛廟後一個小山頭,有幾個外國人的墓,放了骨灰,碑文寫着他們的遺願是長眠於此。

這小山頭可以環覽宏偉的喜馬拉雅山山脈 — 向東北方向,右手邊是伴着我上山的 Kangtega 山峰、然後逆時針看,是 Ama Dablam 和珠穆朗瑪峰。一條村莊在前方的山上,那裏是下一站 Pangboche(3930m)。Pangboche 左邊是 Taboche Peak。繼續逆時針觀賞,左邊有一座只有 5207 米的「小山丘」(五千米的山實在太矮,我的地圖沒有標示名稱!),山腰可見一條山徑,那是連接 Pangboche 至 Phortse 的山路。

請特別留意這山路!!!按原定計劃,我們計劃在 Tengboche 進行第二次 Rest Day,以準備應付四千米高度,而 Tengboche 的下一站是 Pangboche,可是,這時候,隊友出現嚴重高山反應,所以午餐後匆匆離開 Tengboche ,前往地勢稍低、一公里外的 Deboche(3710m),因此,往後的行程有改變 — 我差一點會走這山路!(「差一點」– 即是沒有啦!)

賣賣關子,先說到達 Deboche 的情形……看看 GPS,從 Phunki Tenga 登上 Tengboche,然後下降至 Deboche,一整天走了 3 公里。Deboche 只有一間營業中的旅館 Rivendell Lodge,附近還有兩間興建中。

這是從旅館窗外望到的景色,下面的小屋是(本來)下一站 Pangboche。

Deboche Rivendell Lodge 的故事

嚴重的高山反應……

Deboche 的 Rivendell Lodge。

不可不提 Deboche 的 Rivendell Lodge,它是 Deboche 唯一營業中的旅館。隊友因為嚴重高山反應,結果在這裏躺了五天,期間他遇到不少同樣因為高山反應而要折返的登山者。

大部分登山者經過 Rest Day 都可以「安全通過」三千米的高度,不過四千米關口,個人體質就影響了能否克服高山反應

從 Namche 至 Deboche 短短兩天,已經遇到四、五位因高山反應而要折返的登山者,包括一名行山團的團友。由於行山團是團體活動,若團中有人未能於 Rest Day 後適應高山環境,行山團會放棄你,讓你在旅館等候大伙兒回程。若行山團不走回頭路,便由工作人員陪同返回 Namche 或更低的地方。

看看招牌,就知道旅館設備齊全。

第一次登山時,與兩位隊友約法三章,若有人 Rest Day 後無法適應高山環境,就山腳見吧!結果,兩位隊友分別於四千米及五千米離隊,我先獨自一人踏上 Base Camp,他們在大約四千五百米 Rest Day 了兩天,其中一人稍後也成功到達 Base Camp。

今次,隊友的高山反應是我見過的最嚴重。症狀除了例牌的頭痛、四肢無力、呼吸困難外,還有嘔吐、發燒和肚瀉。這天在旅館又遇到 Day 1 認識的行山團,領隊了解隊友的情況後,憑他的經驗,說:「這種嚴重的高山反應不常見,但不算罕有,若繼續向上,必死無疑。」

Rivendell Lodge 的老闆娘聽後大吃一驚,她說:“Are you OK? You’ve got insurance? Last month a Japanese DIED here!”」

經過兩天 Rest Day,他沒有 DIED,但沒有好轉,最後,他決定登山之旅到此為止。後來,五日後終於轉好,而老闆娘也放下心頭大石。他回憶說,他從旅館的窗望住山上的 Pangboche,而 Pangboche 往後就是目的地 Base Camp,雖然 Base Camp 到不了,點都攞個彩,要挑戰四千米的 Pangboche,但一上斜,高山反應又把他拉低,怎樣都越不過四千米障礙。

在 Rivendell Lodge 遇上一隊官方救援隊。他們體格強健、步伐驕捷,背着大量藥物,從 Lukla 快步上山,不需 Rest Day 就通過了 Deboche,順道把大袋藥物運給老闆娘。

下一期,老闆娘說了她年青時走「大 shortcut」的故事。

(一星期一期,逢星期四更新,下期待續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