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和墟街市》鉛筆及馬克筆 21cm x 14.8cm 13-1-2017

聯和墟街市的今與昔 — 街市的中央,其實不是街市

  • 於 19-2-2024 更新
  • 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聯和市場(聯和墟街市),左起:魚市場、肉市場、菜市場。建築物後面搭起竹棚,新樓盤正興建得如火如荼。
    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聯和市場(聯和墟街市),左起:魚市場、肉市場、菜市場。建築物後面搭起竹棚,新樓盤正興建得如火如荼。

    「聯和墟街市」不是「聯和市場」

    幾十年前,當這裏還是一個喧鬧街市時,當地人甚少會稱它為「聯和市場」— 香港是廣東話地方,所以當地人只會叫「聯和墟街市」– 你去酒樓飲早茶,會說成「上茶樓吃早點」嗎?

    現在,聯和墟街市只剩下三幢建築物,左右兩幢是菜市場和魚市場,中間一幢寫着「聯和市場」,究竟葫蘆裏賣甚麼藥?原來中間的是肉檔,從鐵閘向裏面望,還可以見到肉檔間隔和肉枱的痕跡。

    過去,聯和墟街市當然不止這三幢建築;它佔了一個街口面積,三幢建築以外地方是露天市場。小時候,我差不多每星期到聯和墟一兩次,所以七十年代九十年代中的模樣和變化仍清楚記在腦海裏。魚市場的位置是我下車的地方,那時還有藍鐵皮村巴在上落客,現時的士和綠 van 站稍為移遠一點……倒不如從魚市場起步,順時針在街市外圍先走一圈。

    魚市場旁邊的小空地,過去是報攤和茶檔(冰室),我曾在這裏吃過很多次早餐。轉角後的聯興街有賣衣服和海味的鋪頭 — 沒有看錯,是「鋪頭」 — 聯和墟街市外內都是間隔分明的鋪位,印象中是以木板間隔,我倒記不起有沒有水泥牆?繼續走,聯興街與和豐街的轉角是一間經常來的玩具店,旁邊同樣是賣衣服、布匹、雜貨和茶水檔,其中一檔賣油炸鬼和腸粉,檔主把燒着滾油的炸鍋放在差不多馬路中央叫賣,而街道布滿用擔挑把收成挑到街邊兜售的農民,人和單車穿插,地面又濕又滑,險象橫生。衣服店賣黑烏烏的衫,我到長大後才知道,原來那是客家人的傳統服裝,現在粉嶺一帶也會經常見到穿客家裝的老婆婆,半點不稀奇。轉到聯盛街,除了一兩檔賣魚外,大部分是生果、瓜菜和鮮花檔,大概是從菜市場伸延出來。

    這三邊街道每邊都有一兩個入口,通往露天市場內部。七十年代後期,所謂「露天街市」經過歷年的加建(或者潛建?),已經變成「室內街市」了,就算下雨天也滴水不漏。裏面大部分是乾貨檔,賣的是參茸海味、農具、農藥、衣紙……和現在新的聯和街市差不多。越接近那三幢建築物,就越來越多濕貨檔,地面盡是血、鱗片、魚標、菜頭菜尾、牲畜的內臟(小時候我未懂分辨內臟)。老實說,街市的衛生環境很差,又迫又污,我曾經見過在魚市場外的馬路邊,小販生劏山瑞(我當時以為是烏龜),活生生把殼揭起,露出早已縮進殼裏的頭和一串黃色的內臟

    其實不是街市

    以上的所見所聞,也許大家小時候在附近的街市也見過。不過,聯和墟街市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文獻或網上互相抄襲的二手資料裏所欠缺的,就是「露天(室內)市場」的中央,其實不是街市

    小時候和家人到街市,我先獨自走到轉角的玩具店,看完玩具後,就會走進「露天(室內)市場」裏會合家人。雖然街市四通八達,但要去的地方總是那一處 — 海味檔和雜貨檔對面有一扇木趟門,把門向左推開,眼前有幾台老虎機(當年來往澳門的大船上也有老虎機這玩意,當大船一駛出香港水域,老虎機就叮叮噹噹響起來。)老虎機旁長年有一張麻雀枱,總有幾位老伯叼着煙,玩一些我至今都不懂的賭博,買餸的師奶們(包括家人)則在老虎機前忙裏偷閒。我當年當然有玩過,老虎機沒有走馬燈般的 LED 燈,玩法也簡單,只有 7、BAR、車厘子和另外一兩種生果,只需要看中間水平一行,花臣比現在的少得多。入兩元硬幣拉一下,三條 7 當然未中過,偶然拉到右邊一顆車厘子,叮叮噹噹,一賠二;三個的話,是叮叮噹噹、叮叮噹噹、叮叮噹噹……印象中好像是一賠十。

    位於街市心臟的老虎機檔只有百多平方呎,四面是木板牆,一盞掛在中央的黃色鎢絲燈膽已足夠照明,稱不上賭場,極其量是竇口。其實,那薄薄的木趟門根本阻隔不住叮叮噹噹,所以我肯定大部分街市的顧客和商戶都知道竇口的存在。

    這竇口究竟維持了多久年?最後被冚檔,抑或搬到別處?至二千年初,當街市搬到一街之隔的新市政大廈,很多過去幫趁開的檔口也一起搬過去,也許唯獨欠了這竇口。



    這篇文章有1則留言

    新增留言

    留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