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1963

實驗繪畫–立體物件解構(上)

  • 於 22-5-2020 更新
  • 今堂大膽地讓小學低年級學生解構物件,期間加上自己的想像力去創作畫作。

    解構

    所謂「解構」?是「(拆解)」和「(重構)」兩個步驟。首先,讓學生在畫紙上繪畫數個立體物件,可以重複、大小不用依照真實比例,當中要點是要描繪物體的各個面,包括陰影。如何做到呢?畫完個一面 / 一個角度後,學生可以把物件移動、翻轉或重疊。此外,不同的面和角度可以重疊 — 看到這裏,大家應該知道是立體主義了~~

    不錯,「」和「」正是立體主義的操作方式,可是,年紀小小的學生們不會明白立體主義的原理、歷史背景或闡釋,同時,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我讓學生們畫下腦裏即時想像的物件或情景。結果,出現在畫紙上的有鯊魚巴士八爪魚、英文字母、花、鳥、壽司、火箭等等,儘管看上去非常「細路仔」,但表現出天馬行空和沒有束縛的創造力。

    簡單的物件 -- 立方體、球體、圓柱體。
    簡單的物件 — 立方體、球體、圓柱體。
    把不同面繪畫到平面上。
    把不同面繪畫到平面上。

    對於「束縛」,我早前在中學的視覺藝術課堂裏做了一個實驗,了解學生會否隨年齡增長而削弱了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和膽量?會不會由於學生對各種藝術主義、運動和風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構成了思想的框架,反而「束縛」了主觀感覺?

    我邀請了幾位沒有修讀過視藝的高中生,與視藝同學一起看了兩張照片:

    監獄隨影
    Wittenbergplatz Station.
    「分析及比較兩張攝影作品的的色彩運用……」

    問題是:「分析及比較兩張攝影作品的的色彩運用……」修讀視藝的同學熟練地回答:一點透視、兩點透視、冷暖色調對比、相中人物的意義、淒涼和寂寞的意境云云。沒有視藝背景的同學反而一語道出:「一張是黑白相,另一張是彩色相!」

    這個實驗在兩班的視藝課堂中進行,結果完全一樣!因此,我預期在兒童畫班裏會出現強烈和超乎想像的畫面。

    經過描繪物件和加入想像的東西後,畫紙上呈現多組大小不一、重疊和縱橫交錯的線條。稍後,學生們從線條裏選擇自己認為「靚」、「得意」、「有趣」的圖形,然後以 6B 以上鉛筆把輪廓填深色和加粗,得出十幾個不規則圖案。起初,學生仍勾選那些鯊魚和巴士之類,稍作示範後,大家已經跳出了對物件的主觀認知,成功解拆了物件。

    稍後,我要小朋友選擇兩支顏色筆 — 是自己最喜愛的顏色 — 準備「重構」;繼續看《實驗繪畫–立體物件解構(中)》。

    學生在凌亂交錯的線條裏勾選喜愛的圖案。
    學生在凌亂交錯的線條裏勾選喜愛的圖案。


    未有留言

    新增留言

    留言板